臺灣是多神教信仰的社會,對宗教的信仰,從古老的社會到如今科技昌明的時代,一直無法跳脫這樣的框框;其中唯有仙佛同宗才是最好最上乘的印心法門。臺灣的宗教信仰活躍且發達,信奉仙、佛、神聖、道教者眾,拜佛拜神者也多,但多半是跟隨著先人的習俗來信仰與祭拜,大多數人不真正明瞭自己信仰的究竟屬於什麼宗教?
臺灣民眾對於道教,佛教,道家,佛家,仙宗,佛宗的分野並不清楚;對於天王,道祖,天尊,大帝,星君,佛陀,菩薩,羅漢,神仙乃至仙公,萬應宮,土地公等神祇之瞭解,亦僅只知其名而不知其真義;一般信奉佛,道,仙,神,王爺等信眾,只知其拜的是菩薩,所有之信仰皆一概名為佛教或道教,殊不知自古以來我國真正之信仰都是仙佛合宗,只因上代祖先未將仙佛合宗之真義加以闡示,以致後代子孫對宗教無法了解,甚至產生了偏差。
臺灣真正的宗教,源自黃帝立國以來即存在的道家,直至漢朝張天師才創立道教。在黃帝之前,黃帝的師父廣成子時代,即有仙家及仙術的修持與信仰。至於佛教則是漢朝時期,由印度東傳而來。
真正的佛教和道教,觀念和下手功夫各有不同,其同者為拜神、信仰、無實際之修行。大部份之信眾只是佛教徒或道教徒,而沒有深入的修煉,進入佛家或道家的真正境界。
時下一般民眾供奉之關老爺、土地公乃後天之神而非先天,故禮拜者僅是拜神而非天尊或仙佛;而一般拜觀音者是禮拜菩薩而非佛祖;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三寶佛,才是拜佛;現下大多數人供奉禮拜普遍都是佛道合一或是仙佛合宗,可是卻都誤以為自己是佛教徒或道教徒,這是錯誤的。
吃素、皈依佛法僧,或剃度出家成為出家眾,是佛家的必然過程。有了三皈,四諦,六精進之修證後,才夠格稱為真正的佛家;而道家的修持則必須經過皈依三清,參予丹鼎煉氣,煉丹,煉仙宗的九度精進才是道家和仙家的境界。
凡夫俗子必須經歷上述佛家與道家的深入修行,達到功德圓滿,到了這個境界,才具有法師的資格。
真正的法師應該具備先天仙佛付予的法力(超能力),能役使雷霆,與仙佛印心,為人消災祈福,舉辦法事。
佛家的修持再進一層,就是佛法。現今之上乘佛法,應以普唵佛法為主,其下又有先天與後天之分;至於仙宗則必須修持九度精進的仙法,為上乘的道法,其中又以先天無極正法為崇高境界。
仙佛本是一家親,其小乘者即佛教與道教,中乘者乃道家與佛家,而上乘者為仙宗及佛法;至於一般的王爺公,三太子等是社稷神,並非仙佛。
小乘與中乘的修持無論佛道,所信仰供奉皆屬後天,唯有果位高低之分別而已;上乘的仙宗與佛法,則無有分別,純屬先天。在清靜無為,無明明盡的心靈境界裏,形像之有無並不重要,所重者唯在無形的心靈世界能與仙佛印心,並與天地磁場融會貫通,達到佛祖、天尊即我,我即天尊、佛祖之真境。
佛家不同於佛教徒
佛家,佛教的教義主要以慈悲,積善,累積功德與佛祖印心為主,並主張三皈依,皈依三寶,故禁止隨便皈依其他天仙神鬼,認為佛祖至高無上,一切皆應以佛為依皈。
至於經、律、論三藏與十二部經典,都是佛家,佛法修持必修的課程,非一般佛教徒能接觸到的。小乘的宗教僅限於拜拜,真正的修行一定要進入佛家與佛法的境界。
道家不同於道教徒
道教與佛教相同,拜拜是唯一的宗教基礎,一般市井小民經常接觸的扶鸞,乩童之類,都屬道教。
至於道家,則必須有丹道與符錄之修持,不斷的累功積德,普渡眾生。而修仙宗者,是秉承先天降下之神旨與天命來修行的,所以各個宗派的主持、宗師都有伴隨其因緣而在偶然或是與上天意旨相關顯示的靈異與神蹟現象,例如玄真就是得到先天明師與後天明師的點化,才能修真悟道,證得大乘仙佛宗教的真諦。
佛教與道教的矛盾
本土宗教分為佛教與道教兩大主軸,又各分出顯宗與密宗,至於一般信眾的信仰多半介乎佛道之間,既奉佛也信仙。而執著於佛法之信眾,雖然慈悲為懷,與仙佛印心,卻無法藉仙道之妙法,掐指一算,以判斷人世間之吉凶禍福。
佛主張凡人皆有因果業障,必須承受它,無可迴避,應將心中一切放空放下,歡喜承受業障而無所求;如此一來又何必向佛祖、菩薩求平安、添福壽或五子登科呢?
道家則往往過度依賴神明,凡事無論財官福壽都要求,殊不知每個人一生中的妻財子祿早已被老天輸入命運方程式中,並非樣樣都能祈求。
仙佛合宗的定義
吾人如能同時皈依三寶與三清,領悟佛法三藏十二部經典,又了悟仙宗三洞十二部經典,佛道共參,仙佛同修,取其精粹,互補兩者之盲點。發揮眾生皆有佛性和仙家的天性。學佛者重佛性,修仙者重天性。而佛祖、天尊各為修行仙佛之最高境界,兩者之名雖異而能量則無分軒輊。
關於修行,無論佛道都離不開欲界(即欲望世界),色界(即物質世界)及無色界(即人之思想行為)。每人頭頂一片天,要在三界紅塵之中領悟仙佛同修的真諦,更要從佛法之十法界中,瞭解四聖法界即佛陀、菩薩、聲聞、圓覺,也須自仙宗的十法界去悟解天尊、仙聖、真人、神明四項心法玄機。 無論上、中、小乘對於仙道、佛法的信仰修持,莫不希望與仙佛印心,得以庇蔭賜福。雖是如此,吾人須知跟隨我們的因緣果業和塵緣,如影隨形,須臾不離。每個人的思維空間自然無法脫離因緣果業之牽絆,以致在信仰修行的過程中產生妄念、幻想和錯覺而不自知,儘管眾生皆具佛性、天性,也皆有成仙成佛的機會,但受制於因緣果業,這天性、佛性也為其所斷。故若能充分體會佛教,道教,佛家,仙家和仙宗,佛法在信仰修持成就方面的真諦,吾人即可打開心靈的天窗,智慧也就能無限延伸,修行的成就自然無可比擬。故玄真大力提倡仙佛合宗,並鄭重地奉勸諸位信眾,千萬不要在信仰與修行上去分別佛、道、仙與教、別、宗、派、門,重要的是心靈、智慧,還有那顆虔敬,誠摯與精進的心,秉此方能嚴守戒律,破除貪嗔癡,證菩薩道和九品金仙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