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真仙佛院 大乘仙佛宗玄真教道脈本源—靈修與心靈進化

大乘仙佛宗玄真教道脈本源—靈修與心靈進化

作者 999xo666@gmail.com

慈化法師-邱雲正

仙宗(道)的基本慨念

  1. 仙宗道法之皈依一切順應自然,善信弟子皆本乎虔誠,自動自發不與予勉強。
  2. 仙宗道法主張靈修性命,人道重視修心養性,天道主張死後靈魂返回先天免却輪迴之苦。
  3. 仙宗道法主張佛道雙修,先修道再修佛,仙佛合宗乃養浩然之正炁能包容天地人三才之精華,本門弟子需先入世修道,體驗現實人生,了却業力後再修佛,進入修佛之境界後晉升天道而頓悟地道,方可出世。
  4. 「萬丈高樓由地起,修道也必人道始」,人道未能修成,奢論修行成佛作聖,無異緣木求魚,終不可得。目前人類精神生活面臨虛脫的危險,玄真宗師倡修人道,即是勤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和做好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佛法道法陰陽合一,本浩然正炁努力修持,不得歪曲真理,須行正道,心裡光明人道修即可得,修行在生活裡一舉手、一投足亦是修行氣質的表現。

仙宗(道)要義

  1. 仙宗道法就是三才合一之道,就是法本自然之道理。
  2. 仙就是「五行」。
  3. 宗就是「八卦」。
  4. 仙宗是道家最上乘的法門。
  5. 大乘仙佛宗主張雙修:性功命功雙修、內丹外丹雙修、佛法道法雙修。
  6. 大乘仙佛宗修持仙道十宗法集靈修五派,信仰天地神佛為體,立德實修,理行合一為本,修天道必行人道,人道成即是天道成。常聞:「人是神仙聖佛的種子,人人皆可修成神仙聖佛。」此言給我們不少鼓勵,證明只要回歸本來的正炁修持,萬教皆歸宗也。
  7. 仙道宗法:科醮宗ð健利宗ð蒼益宗ð南宮宗ð調神宗ð葆和宗ð長淮宗ð聚玄宗ð金液宗ð仙宗大道
  8. 靈修五派:積善派、經典派、丹鼎派、符籙派、占驗派

「先天閭山老母」的淵源

  1. 先天閭山老母是人道始祖之元神為先天的散仙,老母原神猶如宇宙的靈氣一三生化于象天,因此大家熟知的梨山老母、驪山老母、離山老母、紅蓮老母、九天玄女、斗姥、女媧娘娘都是先天閭山老母的分靈。(上述仙佛神靈生日都是農曆九月十五日)
  2. 閭:閭者門內之雙口也,是通陰陽之門戶,是人體之尾閭關。山:山者高高在上也,是人身上的靈山塔也。玄真宗師參悟人身炁機之奧妙,以尾閭及靈山塔為修持的目標,先天閭山老母是人體本身陰陽的祖氣,所以拜先天閭山老母就等於是拜自己的原神,也就是自己本身的祖氣。
  3. 閭山老母又稱斗母,斗母又稱斗姥,道教一般稱斗姥(道老)天尊。再說佛家稱斗姥為摩利支天菩薩,故斗姥,先天閭山老母身兼仙、佛二稱之名諱,因此大乘仙佛宗為仙佛合宗,其理由此出來也。

玄真道靈禪源流傳承

  1. 「道」是無極天,包含天地人三界內外,以太極陰陽為體,五行運化為用。問道廣成子,始源於黃帝,發揚於老子。
  2. 文始法派(隱仙派):關喜(關尹子/文始真人) →麻衣李和→陳希夷→火龍真人→張三豐→邵康節(雍)及天龍真人→鬼谷子→張阿統→玄真宗師(玄真子) ð先天無極正(道)法。
  3. 先天法派:中陽子(無極真人)→鐘漢離→呂洞賓→青城丈人→張仙→李八百→劉法雲→葉法振→黃連喜→邱豐森(玄真子) 先天普唵佛法。
  4. 玄真宗師立教,法承黃師傅授普唵佛法及張師傅無極正(道)法,摩利支天道姥化陰電(化佛性)在玄真身上,西竺天佛祖化陽電(化道性)在玄真身上,佛祖與道姥為兩儀,佛門三寶與道門三寶合化即六神統一。陰陽六神合一而生化閭山老母。閭山老母再傳給正玄山人(玄真子),仙佛合宗、佛道雙修是本門的特點,即先修道家抽添之節度,待火候純熟之後再修佛法。倡行神聖宗教,仙佛菩薩的精神瀚海無邊,包含宇宙無窮無盡,大乘仙佛宗之教義包羅天地,不排斥其它宗教,融合儒釋道三教精華,本乎自然之道,是真修性命大解脫之法門。

玄真教 靈修要法

  1. 宗法以人道立教,皈依本宗先了脫業力後再續修工法。
  2. 本宗是仙道派,學理方面是根據黃老之學為根本,本門弟子都須了解干支、陰陽五行、四象八卦內涵,以及儒家的精神做為入門基礎。
  3. 本宗弟子務須了解自己所帶的天命,所謂己生天命就是弟子都須了解自我命運之缺失(五行喜忌與個性思想),以法調整人生步調,促使人生旅程邁向和諧順利與安樂之境界。
  4. 人既生存在天地之間,就有陰陽、順逆、施受之對待,意欲修道必須紮好根基,故凡弟子必須先盡孝道把家庭照顧好,發揮職能於事業,家道平安上下和諧,安樂中不忘却靈修,以靈光照亮帶業的身心,達到明心悟性的最高境界。
  5. 玄真道學有天、地、人、相、易五部與新生命玄學系列,讓弟子有中正方向得以學習五術,在玄真大道中觀自在心調心,借假修真抽坎添離,文烹武煉,配合真言密咒、心法、工法,性命圓融,以固己身三真靈電,渡己再渡人,解除眾生煩惱與業障。
  6.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弟子不僅要學術上精修造詣,更須在靈修上力求建樹,道法圓融修持靈性,明之自我而後神人合一,達到率性參天,煉神還虛的上乘境界。
  7. 自古修道,必定有魔考,被考倒者,皆是不明真理之故。學道,要有真心誠意學,有志於道者應細心體察,明天命識真假,抱道奉行,立志心堅,始終如一。「鬧市修身,一塵不染,便能見性,深山學道,千障未了,難得明心。」

玄真教的精神生活

新的世紀,表面看起來科學發達,是宇宙的進化,事實上科學太發達人心物慾橫流,在慾望永無止盡的狀況下,理想與現實往往不能相得相成,人類本來活潑清淨的靈性就感染了邪穢之氣,煩惱與紛爭自然就產生,這是新紀元天地變動的悲哀……。

人生是苦海,佛陀道祖皆說人生充滿了業力,我們要挽救自我清純的靈性,唯有推動正統的宗教,宏揚玄學,提倡道德精神修養,真修性命與道合真。大乘仙佛宗(閭山仙宗)也就是希望在這宇宙動變,朝代興革的時期,普渡眾生,力挽狂瀾,就在這個緊要的時機,奉天承運,代天普渡有緣。玄真宗師歷經千辛萬苦,受盡磨難後,得本宗祖師先天閭山老母及三清三寶靈光加持而證得玄真大道,遂於民國73年開創本宗門。玄真宗師法崇「天、地、人」三才大道,以「相、數、理、氣、因、緣、果、業」八仙匯海來廣結善緣。

「玄真道妙」修持,假有形之軀借丹鼎之要而煉,觀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清靜無為,儒家的寬恕,回教的真一,天主教、基督教的博愛,此皆無一不是指玄應真之理。自古迄今,多少為道、求道者,然「道」如何得?「法」如何求?許多人不幸無法證得菩提智慧,雖擁有珍藏古本、口訣、心法而不願公諸於世。反觀玄真宗師多年來披荊斬棘,敢言中國數千年來的突破且不以此為傲而藏私,反將之一一公佈於世。著作了玄真道藏精華天、地、人、相、易五部,各部著作都有超越以往的新發現,以此理性鉅著做為宗門持修的依據,宏偉的精神堡壘是本門的無價之寶。大乘仙佛宗(閭山仙宗)玄真教雖然是新興的宗教,但我們這股新興宗派支流必為新世紀宗教歷史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身為玄真弟子應該要感到驕傲與榮幸。

玄真教的革興與演義

1.民國67年玄真宗師(正玄山人/玄真子)無中生有,發生靈動。

2.民國68年在苗栗縣西湖鄉成立忠義堂進階佈道。

3.民國69年以正義堂之名佈道。

4.民國70年遷址北上台北縣板橋市佈道。

5.民國71年擴充進階閭山仙宗道院。

6.民國73年擴充進階天地人玄真道院。

7.民國77年擴充進階天地人玄真道學院。(完成天地人相易五部著作)

8.民國79年玄真宗師開創社團—中華民國靜坐養生學會擔任理事長(現名為中國仙教會擔任榮譽理事長)。

9.民國91年正式以大乘仙佛宗玄真仙佛院普傳佈道。

玄真宗師—師訓

  1. 培道心:修道以煉心為第一要務。安心向道,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2. 勵道德:不論神行仙功,皆須以道德為根。
  3. 堅志趣:因各人之崇道觀念亦自有異,固執以自守。
  4. 博學問:學問為濟世之本,亦為修道之本。
  5. 重藝術:藝術生活,最能有益身心,令人愜意愉快。
  6. 展事業:修道者應樂業之幸福,努力事業,努力練功。
  7. 務發明:修真原理與法則,諸待發揚,修道者宜自勵以試行之。
  8. 惜榮譽:保持宗教尊嚴,瀟灑出塵,維護宗門精神,自然獲得光彩。
  9. 勤著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寫作的價值在言之成理,自可使人見重。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