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K
玄真宗師正玄山人-邱豐森
佛母準提神咒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惟願慈悲垂加護;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戾主戾,準提娑婆訶。
「布施」亦分財施、法施、無畏施。
- 「財施」,以金錢物質來助人。
- 「法施」-為了利益眾生,免受輪迴之苦,介紹他人聽經聞法,此即法施。可誦經迴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又如晚課時做蒙山施食,即是法施普渡孤魂。用餐時合掌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亦是一種法施。
- 「無畏施」,即讓他人不會驚嚇恐怖,沒有害怕擔憂;給予安慰寬心。有的人聽了經,知道因果輪迴,害怕墮落三惡道,像這樣你能講佛法給予安慰,使其不懼怕,也是布施。此能達到施之功德圓滿的行為,就是「波羅蜜」。又有六度、十度之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謂波羅蜜,也就是藉由這六種行為能到彼岸,渡過生死海。再加上「方便、願、力、智」即是十度。
- 《維摩詰經》云:智慧為菩薩母。《菩提資糧論》談到智慧能出生一切諸佛菩薩。既為菩薩母,亦為諸佛母,般若波羅蜜是覺初資糧,就是以最初的智慧來覺照一切,用智慧觀照即能產生諸佛菩薩。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方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尊稱佛母。
- 《楞嚴經》中,文殊菩薩稱讚觀音菩薩所修之耳根圓通法門,叫做「佛母真三昧」,修觀音耳根圓通法門能生出諸佛菩薩,實乃不思議金剛智慧,稱讚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不可思議,如金剛般的智慧能成就佛陀果位。
- 《華嚴經》中又稱文殊菩薩為諸佛母、七佛之師,每尊菩薩成佛前,一定要經過文殊菩薩教化;因為文殊代表的是大智慧,此咒亦為佛母準提神咒。
由「南無颯哆喃」開始才是準提咒。此咒過去七百億尊佛都曾共同宣說過,故有此一「七俱胝」之稱。根據經典記載念九十萬遍的人可消除五逆十惡罪,佛教「懺悔法門」對於五逆十惡罪還是很難清淨。五逆罪一定墮地獄,十惡罪雖然沈重,要懺悔的話還是有辦法,但要相當虔誠才可以。有一句話說「千佛出世、不通懺悔」,說明五逆罪是很嚴重的,逆是說違人情背道理,也就是說不應如此作卻忤逆違背。
五逆是為:一、弒父,二、弒母,三、弒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
這五條罪很重,殺父母為何說弒?弒即以下犯上。晚輩殺長輩,尤其殺父母比殺人的罪業更重,弒父母、阿羅漢皆屬大惡之罪,不孝之罪,一定要墮地獄。十惡罪是非常嚴重的惡業重罪,有人提倡至心虔誠的念九十萬遍準提咒,即可消滅此罪。有待商確。建議到寺院禮佛聽經修行。
註
- 「準提」是一尊菩薩的聖號。準提菩薩稱之為佛母,意即所有佛菩薩是由準提菩薩所出生的。此咒為生出諸佛菩薩之咒,而這咒是由智慧產生,故不但要修六度,還得修十度,要得到真實智慧,方能產生真正之法身。準提菩薩既是佛母,就是出家人也有很多都是以此作為主要功課。在焰口本中,或施放蒙山,要結界時,都需念準提咒。「準提」譯為「施為」,即做布施行為故名施為;菩薩到處做布施,其行為產生出世之功德。功德有二,世間功德與出世間之功德,謂有為功德和無為功德。
- 佛母準提神咒出於《準提陀羅尼經》。持誦此咒並非簡單,經中所說必須按照順序而觀想,由頭往下觀想到足,然後觀自己化為準提菩薩。準提菩薩放眉間白毫光,依照經典所說依文作觀,這樣觀想念誦直至有徵兆出現,就容易了生死,容易得道,此為密宗專修準提的概說。一般人非密宗行者,無法一個字一個字觀修。
- 「稽首」是頂禮之意。蘇悉帝譯成中文是「善圓成」意思是說:善巧方便的圓滿一切願心,善巧方便的成就一切事理。這是讚嘆此咒能感得神通之力量,即至心的念咒,都可成就心願達成,這是稱讚咒語的功德,也是說明法寶的功德力與威神力。所以第一句就是說頂禮皈依法寶,不論那一條咒,都要先頂禮皈依法寶,皈依法寶可使念咒達成願望,故曰:善圓成。
- 「頭面頂禮」即禮佛。表示恭敬而禮拜。
- 七俱胝譯作百億。亦即頂禮七百億尊的佛,是指禮敬諸佛,所以這是皈依佛寶。
- 準提外現為菩薩屬於僧寶,雖然準提菩薩為佛母,佛是由準提菩薩而出生,但畢竟他現的是菩薩身,所以也算是僧寶。至此三寶具足,皈依佛寶、法寶及僧寶,所以偈言:「我今稱讚大準提」。
-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惟願慈悲垂加護」這四句偈不是咒,而是龍樹菩薩所作,猶如吾人誦經前,皆先念誦「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的開經偈。這四句是開咒偈,這是皈依三寶之意,是龍樹菩薩在念咒前的禮讚。要吾人念誦祈求加護,好比誦金剛經前,要先念淨口業真言、淨意業真言等,要先歸依三寶,後來就形成念準提咒都要念這四句。「惟願慈悲垂加護」,指向三寶請願。願其慈悲威德神通力,給予加庇保護。三寶在上我在下,所以垂加護我;如阿彌陀佛的慈悲,雙手慈悲垂下接引眾生。下對上稱讚曰:「垂」,希望能得到慈悲納受,光明普照,加被護念。所以念這四句偈,也有皈依三寶之意,念其他的咒將這四句偈拿到前面,也就是皈依三寶。「稽首」和「頭面接足禮」是身業清淨,「稱讚」是口業清淨,「歸依、發願」是意業清淨。三業清淨虔敬與願力而念咒。
- 「破和合僧」,即僧團寺院的出家人,原本大眾和合修行,卻做出破壞僧團和諧的事,搬弄是非,擾亂清淨,使他人無法專心一致的修行,此曰破和合僧。這罪過很重,別人較不易犯,佛教徒卻易犯。因為信徒到很多寺院發心,到處去拜四處去共修,這是好事;但千千萬萬不要把這兒的事,拿到別的寺院胡謅,把那兒的事搬來這兒講,到處散撥謠言,使得人心惶惶,修行產生了疑惑猜忌,這種罪過是最嚴重的。信佛皈依三寶,為的是要了生死求解脫,結果三寶弟子不知謹守本分,守護口業,常會破壞和合的僧團。罪業重哪,再怎麼修都難解脫!故常在各處寺院跑的,要常常反省,注意自己的口業。修行是為自己非為他人,別人破戒如何差勁,不可與之比「爛」,各人造業各人擔也不是別人成佛我就能成佛,因此別人成佛、行善、造業、破戒,也與我無益,幫不了自己,唯有自己好好用功,才是正途。所以無論在家或出家,不要去批評毀謗人家,乃至破和合僧。
- 「出佛身血」,意思是將佛陀的身體弄傷了。現在沒有佛,所見的是佛像。不管泥塑、銅鑄、木雕的,只要是佛像都不可打壞,否則如同出佛身血。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不是故意的話就另當別論;或者佛菩薩像浸到水壞得差不多了,此時要處理,這與出佛身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