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處於塵緣世界,為了追求心靈昇華,因而有了宗教信仰,與仙佛神聖的觀念。仙佛神聖與人類皆由天地磁場所生化而來,故而有「人人皆有佛性」之說。
元始天王生化三清三寶
佛家以三寶佛為至尊神祗,仙道以三清道祖為至尊神祗。
「大道基因進化」書中記載‧‧‧先天玉皇為混元一氣之始祖,又稱原始天皇,一氣化三清和三寶。三清為三清道祖,三寶為三寶佛祖。
三寶佛生化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佛,再而生化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由先天三寶、後天三寶生化為五方琉璃佛(東方琉璃佛、西方琉璃佛、中央琉璃佛、南方琉璃佛、北方琉璃佛),進而生化為諸界應身佛菩薩,與分身佛菩薩(統稱菩薩)。
三清道祖生化為元始天尊、太上天尊、靈寶天尊,再而生化為上界天尊、中界天尊、下界天尊。由先天三清、後天三清生化為五天五老天尊,五老又生化東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進而生化為諸界應化星君,統稱神明。
元始祖氣生化為九玄九真與九度空間,為仙佛之最高境界。仙佛同宗是陰陽合一,生化人身之三關九竅。人身應合天地磁場,身上之一陰一陽為任脈(陰脈)及督脈(陽脈),陽脈為先天道,陰脈為先天佛。
人身之三焦生化六神,六神又分為三陽神與三陰神;天地之三純陽神為三清道祖,三純陰神為三寶佛祖。
三清三寶分化為五老天尊與五方琉離佛,人身則有五氣(甲、丙、戊、庚、壬為五陽氣;乙、丁、己、辛、癸五陰氣)類化為五臟、五指與天上之五天、五老、五星君相應合。
仙佛與人身氣脈相通
五老天尊與五方佛菩薩與人身五氣相通。甲、丙、戊、庚、壬生化為仙道五老天尊,乙、丁、己、辛、癸生化為五天五方琉璃佛菩薩;仙、佛合一成就了十天干之靈氣。
天地有陰、陽;十天干為天心引力、十二地支為地心引力、六十甲子為萬有引力,而與人身之任、督二脈,相互感通。
五方琉璃佛、五老天尊之陰陽磁場,二者合一為靈修之五氣朝元,故靈修必須仙佛同修才能真正五氣朝元。
人身大腦有八葉合先天八卦。骨盆仙骨有八洞應合八卦。廿四支肋骨分為天、地、人三界磁場感應點,又為中天八卦,分化為廿四種磁場,與天地之廿四節氣應合,也與風水之廿四山應合一體。
大腦、小腦、脊髓神經共有六十條神經線,合六十甲子磁場。
胸椎、腰椎、尾椎共有廿四節重要骨節,亦應合廿四節氣。故人身磁場與天地磁場相通。
太陽、太陰為中天之祖氣,三寶、三清為天地陰陽之祖氣。
三寶佛祖、三清道祖,主人之精氣;三清為三純陽神,三寶為三純陰神。
五方琉璃佛,主人身五臟元神。
陰陽五行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生九宮,九宮生大千之磁場能量,因此人體與天地磁場、仙佛磁場相互感通,因而求仙求佛會有感應。
大乘仙佛分上中下三乘
大乘仙佛分先天法門與中天法門、後天法門相連,一如人身之上、中、下三焦與上、中、下丹田之分。
仙佛神聖乃為天地磁場生化之超自然能量,將天地所生光環凝聚的磁場,塑化成形象即為仙佛神聖。
求神拜佛,是叩祈人身元神,使意念與心靈相呼應,才能與仙佛磁場產生共鳴,而有所感應與證悟。
上中下三乘於人身為上焦、中焦、下焦,細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又生化為精氣神,故仙佛金光與人身磁場相通,求神拜佛修仙能有感應成就,有其真理。